图文百科
首页 > 文库快照

写景的随笔(8)

2024-01-12 来源:图文百科
在校园里,渐渐地,不再有鸟儿的歌声,似乎是为我们的学习营造环境,我也没有流连那歌声,反而驻足倾听这沙沙的落叶声。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它让我走进了另一种境界,收集着这袅娜的残迹,倒也觉得悠闲。
我心中的秋是说不尽的。在秋的日子里,我过得那样欢愉。这残缺的秋微带着点伤感,却留住了我这位匆匆过客,在这残缺的美中徜徉,过得那样欢愉。

写景的随笔14

萧瑟秋风起,纷纷落叶黄。
一说起写秋天,眼前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脑子里就会想到秋风萧瑟、叶落草黄、天气清冷、白露凝霜,想到离愁别绪、仕途坎坷、命运沉浮、盛衰兴亡。。。。。。这大概是我们读古人的诗歌太多,受悲秋情绪影响太深的缘故。
当香山那经霜的枫叶,被秋风吹得四处飘零时,闽、粤、琼等地的花草树木,还蓊郁葱茏,生机勃勃呢。即便同在北京,当杨、槐、柳、梧桐在秋的肃杀下,纷纷落尽黄叶的时候,松柏却不改它一向的矜持、沉稳和庄重,仍以深绿色示人。我的一个搞摄影的朋友,前几年金秋十月,去了九寨沟几天,他在那里拍摄了一组题为一日四季的照片回来,竟呈现出了一年四季完全不同的美丽景色。拍出这组照片,技巧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他的用心和独具慧眼。在他的心里,秋天里也有春光,有生机勃发、也有绿意盎然。秋天,其实并不处处、时时都让人感觉萧瑟和悲凉。
中国古代诗人有着浓重的悲秋情节。早在诗经的小雅四月中就有秋日凄凄,百卉俱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的诗句,直叙了秋天别离的苦难和凄凉。屈原的九章抽思,开始有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这样从情感上悲秋的诗句了。而宋玉的九辩首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发端,次言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中坎禀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一句,宋玉既点明了悲秋的缘由,又溢满了自我感伤之情。诗中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精彩、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宋玉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在中国文学中,悲秋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一个题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秋风辞中,也吟唱出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样伤感悲秋的诗句。曹植有秋思赋,曹丕也有燕歌行这样的悲秋文字。此后,无论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历代的诗人,他们笔下的秋天,依旧荒凉萧瑟,诗人心中弥漫的也是伤感悲秋的消极情绪。
为什么古代的文人骚客那么喜欢悲秋呢?清代文学家刘熙载一语道破,说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即悲秋是诗人诉其哀怨感伤、宣泄其悲愤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悲秋,说到底其实是诗人自悲。借秋天衰败凋零的景象,诗人一吐自己心中的哀伤和愁苦。秋天并不会给人带来伤悲,而是诗人们喜欢带着伤悲的情绪来看秋悲秋。所以如此,是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文人,积极入世,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文人想通过读书入仕,服务朝廷,建功立业,实现抱负,谈何容易?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有的甚至连个人仕途和身家性命都有危险,他们往往精神压抑,心里苦闷,满腔悲愤。面对秋风萧杀、万木凋零的衰颓景象,极易触景生情,所以感物兴怀,逢秋而悲,也就不奇怪了。
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其实只是秋将尽,冬来临时的景象。初秋时节,树木花草还旺盛着呢,尤其南方的许多地方,即便进入深秋,山野里也还色彩斑斓。不是山里的孩子,没有去过秋天山野的人,是不知道山野里的秋天也有着美丽的景致。我自小喜爱秋天,喜欢跟着大人们去砍柴走进秋天的山野。蓝天白云之下,山野里秋高气爽,旷远宁静,山风阵阵吹来,凉爽宜人,感觉特别的干爽舒服,不像春天那样老是雨雾濛濛,空气都像是挤得出水来。走进秋天的山野,闻得到扑鼻花香,听得到虫鸣鸟叫,吃得到板栗、猕猴桃、金樱子,还有我不知名的酸甜野果,也看得到红枫、青松和黄梧桐等缤纷的色彩,运气好的话,还能遇上那满身长着五彩羽毛的锦鸡。。。。。。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山野里秋天的美丽,和它带给我的欢乐丝毫也不输给春天。
秋天,带来成熟、带来丰硕和肥美,是收获果实和希望的季节。果园里有枝头的累累硕果,秋风中有缕缕香飘,田野里有片片稻菽的金黄,农家小院里有绚丽的色彩棉花白,辣椒红、稻子玉米黄,有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见过南方的晒秋吗?太阳底下,或在一块大晒地上、或在那大大小小圆圆的簸箕里,农民晒着的五颜六色的自己种的瓜、菜、豆、粮,这是丰收的展示,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农村晒秋时节的美丽景象。这美,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对农民兄弟辛劳和汗水的回报。江西婺源的篁岭,因其青山绿水、春天的油菜花和秋天的晒秋场景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每年秋天吸引了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去年十月,我和妻子也去了一趟,饱览了那里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晒秋场景。时值深秋,金风习习,妻子感觉一路游览,精神倍爽,我忽想起古代文人的悲秋,在心里悄然问自己,在这偏僻山村,你可曾感觉到有一丝萧瑟、半点荒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