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阅读答案(2)
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2、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3、第(6)段对三峡山势的描绘与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中的哪些语句较为吻合,请你摘录在下列横线上。(3分)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5、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在(4)、(5)、(6)段后任选一段也写上这样的一句话。(3分)
6、写景,一般总要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从景物的声、色、形、味等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感官从哪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特征的?
《三峡之秋》阅读答案:
1、第(3)段 :描写江水多变的雄姿 ,表现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息。
第(4)段: 描写“青雾” “山影”“江水”等,表现三峡黄昏的平静。
第(5)段: 描写“渔火”“灯标”“驳船”“汽笛”等,表现三峡夜晚欲睡还醒的情状。
第(6)段:描写“月光”“山色”等,表现三峡月色的清冽。
(共4分,景物和特征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恰当。因为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3分。答出“恰当”给1分;理由说明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分析出比喻的作用即可。(3分。找对比喻句得1分,分析2分。)
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第(4)段, 暮色中的三峡,充满了朦胧和神秘的色彩。第(5)段: 三峡是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第(6)段: 三峡又是那样地澄澈和空灵。(3分。只要意思恰当即可。)
6、主要通过视觉,从“色彩”上表现景物特征。(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2、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3、第(6)段对三峡山势的描绘与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中的哪些语句较为吻合,请你摘录在下列横线上。(3分)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5、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在(4)、(5)、(6)段后任选一段也写上这样的一句话。(3分)
6、写景,一般总要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从景物的声、色、形、味等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感官从哪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特征的?
《三峡之秋》阅读答案:
1、第(3)段 :描写江水多变的雄姿 ,表现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息。
第(4)段: 描写“青雾” “山影”“江水”等,表现三峡黄昏的平静。
第(5)段: 描写“渔火”“灯标”“驳船”“汽笛”等,表现三峡夜晚欲睡还醒的情状。
第(6)段:描写“月光”“山色”等,表现三峡月色的清冽。
(共4分,景物和特征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恰当。因为三峡四围的山呈青色,山上的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峡中雾很淡,所以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3分。答出“恰当”给1分;理由说明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答对一处即可得2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分析出比喻的作用即可。(3分。找对比喻句得1分,分析2分。)
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第(4)段, 暮色中的三峡,充满了朦胧和神秘的色彩。第(5)段: 三峡是这样的宁静和安详。第(6)段: 三峡又是那样地澄澈和空灵。(3分。只要意思恰当即可。)
6、主要通过视觉,从“色彩”上表现景物特征。(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