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9)
2024-10-13作文 来源:图文百科
2、读议第一层,作者又进一步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辽阔、寂静)
3、学习第二层。
(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通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
(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
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学所得。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
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一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2.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3.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
4.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5.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3、学习第二层。
(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通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
(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
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学所得。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
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
《草原》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一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2.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3.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
4.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5.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