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2)
2024-01-12 来源:图文百科
那是暑假的一天上午,爸爸给我20元钱买书,谁知营业员在忙乱当中多找了5元钱给我,我刚想把钱还回去,可转念一想:做好事又没人知道,不要白不要,这钱就归我了。于是我又将钱塞进口袋里,得意地扬长而去。
花钱本是心安理得,可谁知这钱我却怎么也用不出去。5元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仿佛一下子发了大财,那平日令我眼馋的巧克力。书。学习用品,这时都钻进了我的脑海里。可是一想到爸爸妈妈那双严厉的目光,我的心中像是闯进了一只兔子,咚咚地跳个不停,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放在抽屉里的5元钱,想用却不敢用。要是被爸爸妈妈发现了那就惨了。
我要是没有贪婪的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心只想着不劳而获。咳,现在想后悔也没用了。
我只好壮着胆子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把这宝贝送回那家书店里。我拐弯抹角地来到那家书店,走进书店时我脸红的像苹果一样,最终我把这钱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营业员,把钱还了回去,营业员还表扬了我。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觉得心里舒畅多了,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所以贪心的人或一心只想不劳而获的人只要想想是否对的起自己,抬头还是一片灿烂的阳光。作文
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2.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2.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如下)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5.理解故事内容(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活动反思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改进建议1.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应简洁、明了,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提问应该落在对幼儿的关注、了解上,在活动前要多准备、多思考。
2.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较高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都是演绎作品的关键。《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活动有一个较完善的设计,有画面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绎的效果也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投入。
花钱本是心安理得,可谁知这钱我却怎么也用不出去。5元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仿佛一下子发了大财,那平日令我眼馋的巧克力。书。学习用品,这时都钻进了我的脑海里。可是一想到爸爸妈妈那双严厉的目光,我的心中像是闯进了一只兔子,咚咚地跳个不停,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放在抽屉里的5元钱,想用却不敢用。要是被爸爸妈妈发现了那就惨了。
我要是没有贪婪的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心只想着不劳而获。咳,现在想后悔也没用了。
我只好壮着胆子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把这宝贝送回那家书店里。我拐弯抹角地来到那家书店,走进书店时我脸红的像苹果一样,最终我把这钱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营业员,把钱还了回去,营业员还表扬了我。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觉得心里舒畅多了,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所以贪心的人或一心只想不劳而获的人只要想想是否对的起自己,抬头还是一片灿烂的阳光。作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3
设计意图谁都有自己的童年,谁都有自己的梦,而童年的梦总是和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总能给听过、看过它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起点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极度贪婪,老渔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鱼的知恩图报,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贪得无厌不会有好结果。相信幼儿能从这则故事中认识到,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长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活动目标1.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2.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2.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如下)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5.理解故事内容(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活动反思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改进建议1.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应简洁、明了,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提问应该落在对幼儿的关注、了解上,在活动前要多准备、多思考。
2.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较高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都是演绎作品的关键。《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活动有一个较完善的设计,有画面的冲击,再加上教师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绎的效果也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