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
2024-01-12生活 来源:图文百科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1976年,中国发生了太多事情,除了领导人相继去世外,最大的事就是唐山大地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山崩地裂,房塌屋倒,失亲丧友,死伤枕藉,鸡鸭虫鱼齐喑,四野一片死寂。
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在1975年,十秒钟,中国北方,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变成人间地狱。
很多年后,大众对这场灾难更多的是煽情的回忆。随着新闻的解冻效应,很多被掩盖的真相也慢慢浮现出来。
2005年问世的《唐山警世录》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而随着国家资料的解密,几十年过去,唐山大地震终于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
其中最震撼的信息莫过于:“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唐山警世录》的作者张庆洲如是说。据他调查,当时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 震预报。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一年,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省海城市已经发生了地震。
北京市地震队的耿庆国几次呼吁华北还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意见,无法通过地震局的关卡,就直接通过新华社“内参清样”绕过地震局向上反映。
然而当时的领导,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知道以后非常不满,说这是捅娄子,让他们到期就撤。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
汪成民写了《谈海城地震后我国东部地震形势》一文,支持耿庆国的观点,利用出席一些重要会议的机会进行宣传。
1976年初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汪成民代表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向大会作总报告。他放开手脚专门论述了“东西之争”,反对只重视西部抓8级地震,而忽视东部的战略估计,并进一步把海城地震后下次地震的危险区缩小到唐山滦县与辽西一带。
从6月中旬起,分析预报室陆续观测到一批异常现象,并收到愈来愈多的预报,平常每月平均只收到3—5次预报,6月以来则收到15次预报。预报时间集中,调子较高,异常现象也较明显。
6月21日,根据气象分析资料,唐山出现类似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前的气象异常。
7月5日,多项监测手段出现过去少见的异常,为此汪成民在会商会记录中写上结论,特别强调要注意临震(异常)。
7月12日,根据地磁资料提出,7月19日与7月29日是近期2个易发震的危险日期。
7月14日,北京 地震队张国民来电称,北京地区观测到自建队以来最明显的异常现象,累计有七大异常,担心北京地区要出问题。
7月16日,先后收到北京队、天津队、北京地质大队等震情报告。
……
此时,上报的震情报告越来越多,汪成民十分焦急。他直接找局领导反映,约了几次都没时间听。
1976年7月27日上午10点,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张魁三终于按时听取了分析预报室的汇报。
查志远副局长拍板:“目前事情很忙,下星期开一次会研究一下,( 7月27日是周二,查副局长说的是‘下星期’,假设下周一就开会的话,也已经是8月2日了,延续了6天!)你们明天去廊坊看看。”
好不容易等来“拍板”,然而此时距唐山大地震仅有十五个小时了。
27日18时,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 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1976年,中国发生了太多事情,除了领导人相继去世外,最大的事就是唐山大地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掩盖的真相1
1976年,中国发生了太多事情,除了领导人相继去世外,最大的事就是唐山大地震。这一点,高晓松在1976年的《晓年鉴》也提到了。山崩地裂,房塌屋倒,失亲丧友,死伤枕藉,鸡鸭虫鱼齐喑,四野一片死寂。
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在1975年,十秒钟,中国北方,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变成人间地狱。
很多年后,大众对这场灾难更多的是煽情的回忆。随着新闻的解冻效应,很多被掩盖的真相也慢慢浮现出来。
2005年问世的《唐山警世录》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而随着国家资料的解密,几十年过去,唐山大地震终于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
其中最震撼的信息莫过于:“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唐山警世录》的作者张庆洲如是说。据他调查,当时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 震预报。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一年,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省海城市已经发生了地震。
北京市地震队的耿庆国几次呼吁华北还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意见,无法通过地震局的关卡,就直接通过新华社“内参清样”绕过地震局向上反映。
然而当时的领导,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知道以后非常不满,说这是捅娄子,让他们到期就撤。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
汪成民写了《谈海城地震后我国东部地震形势》一文,支持耿庆国的观点,利用出席一些重要会议的机会进行宣传。
1976年初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汪成民代表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向大会作总报告。他放开手脚专门论述了“东西之争”,反对只重视西部抓8级地震,而忽视东部的战略估计,并进一步把海城地震后下次地震的危险区缩小到唐山滦县与辽西一带。
从6月中旬起,分析预报室陆续观测到一批异常现象,并收到愈来愈多的预报,平常每月平均只收到3—5次预报,6月以来则收到15次预报。预报时间集中,调子较高,异常现象也较明显。
6月21日,根据气象分析资料,唐山出现类似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前的气象异常。
7月5日,多项监测手段出现过去少见的异常,为此汪成民在会商会记录中写上结论,特别强调要注意临震(异常)。
7月12日,根据地磁资料提出,7月19日与7月29日是近期2个易发震的危险日期。
7月14日,北京 地震队张国民来电称,北京地区观测到自建队以来最明显的异常现象,累计有七大异常,担心北京地区要出问题。
7月16日,先后收到北京队、天津队、北京地质大队等震情报告。
……
此时,上报的震情报告越来越多,汪成民十分焦急。他直接找局领导反映,约了几次都没时间听。
1976年7月27日上午10点,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张魁三终于按时听取了分析预报室的汇报。
查志远副局长拍板:“目前事情很忙,下星期开一次会研究一下,( 7月27日是周二,查副局长说的是‘下星期’,假设下周一就开会的话,也已经是8月2日了,延续了6天!)你们明天去廊坊看看。”
好不容易等来“拍板”,然而此时距唐山大地震仅有十五个小时了。
27日18时,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 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