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限酒健康生活(2)
吸烟的危害
烟草烟雾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数百种有害物质,至少69种为致癌物。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均严重危害健康,即使吸入少量烟草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吸烟者还可影响被动吸烟者 (每日累计15分钟吸二手烟的)的健康。
一是减少寿命。平均每吸一支烟会缩短11分钟的寿命,不吸烟者比吸烟者要长寿。
二是影响睡眠质量。尼古丁影响睡眠,让人在清醒后精神状态差。
三是影响生育功能。长期吸烟者的精子受精能力下降75%。
四是增加流产危险。香烟中所含的烟碱和尼古丁会造成全身血管病变,子宫血管因此受累。
五是导致肺部疾病。吸烟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
六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修饰。
七是导致骨质疏松。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等,会使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
八是吸烟致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强致癌性的苯并芘、亚硝胺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被动吸烟的危害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则定为被动吸烟。
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生殖和发育异常及儿童各种疾病、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等。
另外,我认为不必在国家层面制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主要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推行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陈静瑜代表说烟草烟雾伤及无辜,只有立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才能够保障所有人都受到同等的保护。自我国施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把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合理设置吸烟场所,来减少“二手烟”危害。同时,国家支持重点城市出台地方性控烟法规,减少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以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如果推行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看似保障了所有人,其实,是侵害了吸烟者的权利。
笔者建议:推动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的相对隔离,预防和控制被动吸烟,更好保障公众健康权益。当下,到公共场所看看,有多少烟民在吸烟?答案是少之又少,这与烟民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关系。在公共场所,推动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的相对隔离,就解决好了“二手烟”危害问题。
其实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吸烟点或吸烟区,是控烟的有效举措。例如在全球最繁忙的50各机场中,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等27个机场设立了室内吸烟室;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等23个机场设立了室外吸烟区。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我国怎么就就行不通呢?
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设置合理吸烟场所,给烟民充分的权利保障,有利于推进控烟进程。在控烟措施上,不能只想着“堵”,还要想着“疏”,这样,才能落实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如果非说设置吸烟区没有效果,倒想问一下,在化工厂干活的工人,还有生存的希望吗?所以,凡事不能走极端,否则,这个世界就看不见青山绿水。
陈静瑜代表说公众普遍支持室内全面禁烟。2017年2月,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显示,91.9%的被调查者支持室内公共场所100%禁止吸烟(支持者涵盖了95.7%的非吸烟者、80.3%的吸烟者)。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ITC项目中国调查第一轮至五轮调查报告》显示: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烟草控制政策。非常确切的数字,非常浅显的道理,却让公众生疑,因为调查了那些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这样的结果能采用吗?当下,为了让社会调查具有可信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公众对调查结果的疑问,都采取第三方调查方式,这个调查数据,能否经得起检验。再者,“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控烟政策,”并没有说明必须是室内全面禁烟,所以,在理解上是存在着偏差的。
烟草烟雾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数百种有害物质,至少69种为致癌物。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均严重危害健康,即使吸入少量烟草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吸烟者还可影响被动吸烟者 (每日累计15分钟吸二手烟的)的健康。
一是减少寿命。平均每吸一支烟会缩短11分钟的寿命,不吸烟者比吸烟者要长寿。
二是影响睡眠质量。尼古丁影响睡眠,让人在清醒后精神状态差。
三是影响生育功能。长期吸烟者的精子受精能力下降75%。
四是增加流产危险。香烟中所含的烟碱和尼古丁会造成全身血管病变,子宫血管因此受累。
五是导致肺部疾病。吸烟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
六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炎症反应加强及氧化修饰。
七是导致骨质疏松。烟草中的尼古丁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等,会使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
八是吸烟致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强致癌性的苯并芘、亚硝胺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被动吸烟的危害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则定为被动吸烟。
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生殖和发育异常及儿童各种疾病、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等。
控烟限酒健康生活3
最近几年,一提起“控烟”,就理解成“禁烟”,于是,烟民在公共场所就失去了吸烟的权利,甚至成为行政处罚对象。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国家从来没有“禁烟”,只是倡导“控烟”,如果简单划等号,不仅违背了国家的初衷,还剥夺了烟民的权利,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再者,三亿多烟民的权利,是需要保障的,不能简单制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就可以万事大吉。另外,我认为不必在国家层面制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主要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推行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陈静瑜代表说烟草烟雾伤及无辜,只有立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才能够保障所有人都受到同等的保护。自我国施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把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合理设置吸烟场所,来减少“二手烟”危害。同时,国家支持重点城市出台地方性控烟法规,减少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以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如果推行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看似保障了所有人,其实,是侵害了吸烟者的权利。
笔者建议:推动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的相对隔离,预防和控制被动吸烟,更好保障公众健康权益。当下,到公共场所看看,有多少烟民在吸烟?答案是少之又少,这与烟民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关系。在公共场所,推动吸烟人群与非吸烟人群的相对隔离,就解决好了“二手烟”危害问题。
其实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吸烟点或吸烟区,是控烟的有效举措。例如在全球最繁忙的50各机场中,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等27个机场设立了室内吸烟室;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等23个机场设立了室外吸烟区。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我国怎么就就行不通呢?
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设置合理吸烟场所,给烟民充分的权利保障,有利于推进控烟进程。在控烟措施上,不能只想着“堵”,还要想着“疏”,这样,才能落实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如果非说设置吸烟区没有效果,倒想问一下,在化工厂干活的工人,还有生存的希望吗?所以,凡事不能走极端,否则,这个世界就看不见青山绿水。
陈静瑜代表说公众普遍支持室内全面禁烟。2017年2月,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显示,91.9%的被调查者支持室内公共场所100%禁止吸烟(支持者涵盖了95.7%的非吸烟者、80.3%的吸烟者)。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ITC项目中国调查第一轮至五轮调查报告》显示: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烟草控制政策。非常确切的数字,非常浅显的道理,却让公众生疑,因为调查了那些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这样的结果能采用吗?当下,为了让社会调查具有可信度,最大程度上减少公众对调查结果的疑问,都采取第三方调查方式,这个调查数据,能否经得起检验。再者,“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控烟政策,”并没有说明必须是室内全面禁烟,所以,在理解上是存在着偏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