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3)
2024-01-12生活 来源:图文百科
失落感
部分长者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常常无所适从。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突然手中失去了权利,出门少了车接车送,也没了前呼后拥,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孤独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与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化,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出现孤独感。特别是子女常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对长者关心不够,长者与亲朋、邻居来往较少者,孤独感就更加明显。
固执易怒
长者对于新的观念或新的技术较不容易学习且吸收,相对地喜欢墨守成规,坚持传统与老办法,想以不变应万变。主要表现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明显不符合实际,对他人的分析和意见往往也听不进去,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权威,特别是在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定后,就表现得很不耐烦,整天唠叨不停,不开心等。
孩童幼稚
大家知道,年老的人,会多少变得像“老小孩”。遇事容易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纯洁且单纯的境界。
怀旧心理
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留恋过去,长者更是如此,最喜欢回忆过去。喜欢和人们谈论过去的事,特别是当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非常激动,虽然长者对自己讲过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却又要一遍一遍地反复讲述,从而给人留下“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的印象。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长者们常呈现的心理反应。长者抑郁占长者口的7%—10%。随着各方面机能衰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特别是退休后心理上的自我衰老,产生失落感,平时接触人少,与子女感情交流少,精神上空虚,性格内向,心胸狭小,寡言少语,久而久之发生抑郁,或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而诱发。
焦虑心理
心烦意乱、情绪易激怒,怀疑自己的能力、紧张、恐惧,因此导致头晕、头痛、失眠等精神躯体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恐惧心理
长者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由于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对疾病的回避行为。而有些长者的这种恐惧并不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被人讨厌和冷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些长者能把生死看成自然规律,从而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但是也有一些长者对死亡抱有惧怕、无奈、拒绝甚至“逃避”的态度。他们或者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或者认为家里还有大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担忧自己哪天会突然去世,而无法在临终前交代好后事。
疑病
疑病是长者常见的心理障碍。顾名思义,疑病就是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60岁以上长者,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长者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身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个性顽固、执拗的人,更容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
幻觉、妄想状态
幻觉属于心理知觉障碍,妄想属于心理思维障碍。二者是长者较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疾患,以女性多见,这与长者体内器官功能退化和生理心理变化有关。幻觉本是虚构的知觉,客观环境中并没有相应的刺激,但病人却感觉到它的存在。发生妄想的人往往有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这与童年缺乏母爱,受过某种刺激,缺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
痴呆
痴呆是脑的老化、萎缩、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广泛损害而引起的以痴呆为表现的智能障碍。一般男多于女。痴呆有两类:一是原发性痴呆,大脑皮质受累、退化、变性或萎缩的结果。二是血管性痴呆,由缺血性、出血性或栓塞性脑血管疾患引起,多突然发病,分段渐进性的智能衰退。
离退休综合症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长者到了适当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工作岗位让给年轻人,这是十分正常的。但离退休的老同志却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往往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了健康,这就是所谓离退休综合征。许多长者在退休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失去了日常工作的节律和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变得精神忧郁,心情烦闷,甚至发生精神方面的变态和疾病。
部分长者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常常无所适从。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突然手中失去了权利,出门少了车接车送,也没了前呼后拥,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不出户。
孤独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与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化,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出现孤独感。特别是子女常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对长者关心不够,长者与亲朋、邻居来往较少者,孤独感就更加明显。
固执易怒
长者对于新的观念或新的技术较不容易学习且吸收,相对地喜欢墨守成规,坚持传统与老办法,想以不变应万变。主要表现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明显不符合实际,对他人的分析和意见往往也听不进去,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权威,特别是在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定后,就表现得很不耐烦,整天唠叨不停,不开心等。
孩童幼稚
大家知道,年老的人,会多少变得像“老小孩”。遇事容易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纯洁且单纯的境界。
怀旧心理
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留恋过去,长者更是如此,最喜欢回忆过去。喜欢和人们谈论过去的事,特别是当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非常激动,虽然长者对自己讲过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却又要一遍一遍地反复讲述,从而给人留下“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的印象。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长者们常呈现的心理反应。长者抑郁占长者口的7%—10%。随着各方面机能衰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特别是退休后心理上的自我衰老,产生失落感,平时接触人少,与子女感情交流少,精神上空虚,性格内向,心胸狭小,寡言少语,久而久之发生抑郁,或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而诱发。
焦虑心理
心烦意乱、情绪易激怒,怀疑自己的能力、紧张、恐惧,因此导致头晕、头痛、失眠等精神躯体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恐惧心理
长者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由于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对疾病的回避行为。而有些长者的这种恐惧并不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被人讨厌和冷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些长者能把生死看成自然规律,从而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但是也有一些长者对死亡抱有惧怕、无奈、拒绝甚至“逃避”的态度。他们或者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或者认为家里还有大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担忧自己哪天会突然去世,而无法在临终前交代好后事。
疑病
疑病是长者常见的心理障碍。顾名思义,疑病就是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60岁以上长者,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长者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身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个性顽固、执拗的人,更容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
幻觉、妄想状态
幻觉属于心理知觉障碍,妄想属于心理思维障碍。二者是长者较易出现的心理障碍疾患,以女性多见,这与长者体内器官功能退化和生理心理变化有关。幻觉本是虚构的知觉,客观环境中并没有相应的刺激,但病人却感觉到它的存在。发生妄想的人往往有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这与童年缺乏母爱,受过某种刺激,缺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
痴呆
痴呆是脑的老化、萎缩、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广泛损害而引起的以痴呆为表现的智能障碍。一般男多于女。痴呆有两类:一是原发性痴呆,大脑皮质受累、退化、变性或萎缩的结果。二是血管性痴呆,由缺血性、出血性或栓塞性脑血管疾患引起,多突然发病,分段渐进性的智能衰退。
离退休综合症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长者到了适当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多年的工作岗位让给年轻人,这是十分正常的。但离退休的老同志却由于适应不了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性的突然改变,往往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引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了健康,这就是所谓离退休综合征。许多长者在退休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失去了日常工作的节律和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变得精神忧郁,心情烦闷,甚至发生精神方面的变态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