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2024-10-13作文 来源:图文百科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1、形象描述。为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尽快走进文本,新课开始,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喜欢燕子吗?(板书:燕子)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影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有关知识,从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鸣叫、庄稼的卫士等方面叙述,初步了解人与燕子的情意,为阅读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2、揭题引疑。课题“燕子专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悬念,它给了学生质疑和想象的空间。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初知人鸟之情后,可这样引导:今天所学的《燕子专列》(板书:专列)写的就是人与燕子间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以往所说的“专列”都与人有关,怎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为它们安排“专列”?)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感觉人鸟之情
1、自由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中思考,整体把握。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燕子专列”是在什么情况下安排的?为让燕子登上专列,人们做了些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自读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问一问地说,然后连起来说,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觉人鸟之情。
三、凭借描述,展开想象,感悟人鸟之情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与语言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想象画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鸟之情。
1、由画面感受怜悯之情。学生读第2自然段后引导他们抓住“很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以“我来到__,看到__,听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课文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大雪漫天飞舞,燕子横七竖八的惨不忍睹的画面,抒发自己内心的沉重、焦虑,感悟人们对燕子的怜悯之情,为下面的阅读想象奠定基础。
2、由政府的呼吁感受关切之情。课文第3自然段有这么一句:“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是课文的承启句,既是上述凄惨画面的结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为学生提供了话语空间。可这样引导:面对这么多可怜的燕子,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那么焦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电视和广播向人们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你能想象叙述“呼吁”的.内容吗?让学生灵活运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语言材料,想象并叙述“呼吁”的内容,既训练了思维与表达,又能进一步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真切关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课文先叙述瑞士居民顶风冒雪寻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点描写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早到晚救护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写;后者是点,具体地写。可先引导朗读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描述: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纷纷”,想象男男女女齐上阵、老老少少齐出动的情景;抓住“冒着”“顶着”,想象人们顶风冒雪抗严寒,想方设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处”,想象人们在田野里寻找,在小河边行走,在树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们救鸟心切,助鸟心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教师(也可让学生)以下列问题(可灵活设计)作现场采访,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你也加入了救护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吗?
②老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天又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为什么也出来救护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脚不便,理应在家休息,为什么也出来呢?
对孩子救护燕子的描述是课文的重点,切实感受其画面,是体会人鸟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导学生细读想象: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获救的吗?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具体想象叙述救助燕子的一个细节,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树救助,走上冰面救助……从而在细节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对燕子深深的爱。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揭示课题,联系生活,初知人鸟之情1、形象描述。为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尽快走进文本,新课开始,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喜欢燕子吗?(板书:燕子)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影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有关知识,从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鸣叫、庄稼的卫士等方面叙述,初步了解人与燕子的情意,为阅读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2、揭题引疑。课题“燕子专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悬念,它给了学生质疑和想象的空间。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初知人鸟之情后,可这样引导:今天所学的《燕子专列》(板书:专列)写的就是人与燕子间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以往所说的“专列”都与人有关,怎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为它们安排“专列”?)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感觉人鸟之情
1、自由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中思考,整体把握。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燕子专列”是在什么情况下安排的?为让燕子登上专列,人们做了些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自读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问一问地说,然后连起来说,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觉人鸟之情。
三、凭借描述,展开想象,感悟人鸟之情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与语言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想象画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鸟之情。
1、由画面感受怜悯之情。学生读第2自然段后引导他们抓住“很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以“我来到__,看到__,听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课文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大雪漫天飞舞,燕子横七竖八的惨不忍睹的画面,抒发自己内心的沉重、焦虑,感悟人们对燕子的怜悯之情,为下面的阅读想象奠定基础。
2、由政府的呼吁感受关切之情。课文第3自然段有这么一句:“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是课文的承启句,既是上述凄惨画面的结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为学生提供了话语空间。可这样引导:面对这么多可怜的燕子,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那么焦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电视和广播向人们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你能想象叙述“呼吁”的.内容吗?让学生灵活运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语言材料,想象并叙述“呼吁”的内容,既训练了思维与表达,又能进一步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真切关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课文先叙述瑞士居民顶风冒雪寻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点描写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早到晚救护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写;后者是点,具体地写。可先引导朗读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描述: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纷纷”,想象男男女女齐上阵、老老少少齐出动的情景;抓住“冒着”“顶着”,想象人们顶风冒雪抗严寒,想方设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处”,想象人们在田野里寻找,在小河边行走,在树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们救鸟心切,助鸟心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教师(也可让学生)以下列问题(可灵活设计)作现场采访,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你也加入了救护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吗?
②老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天又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为什么也出来救护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脚不便,理应在家休息,为什么也出来呢?
对孩子救护燕子的描述是课文的重点,切实感受其画面,是体会人鸟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导学生细读想象: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获救的吗?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具体想象叙述救助燕子的一个细节,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树救助,走上冰面救助……从而在细节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对燕子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