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介绍」黑管是什么乐器(2)
二节管:脖管(barrel)是主要起调整音准作用的部分,这部分的制造与吹口的制造关系十分密切。
上节管:上节管(upper joint)是左手操作的部分,在单簧管制造上需要高度技术。左手无名指所按的音孔,有的设有音孔键机,有的没有。如今不设键机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了,原因是因为最好事非得已才装键机。
下节管:下节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制造上以能发正确的音律为首务。
扬音管:又叫喇叭口(bell)是使管子里的气柱向管体以外扩大的部分。这使得低音音域纯厚,同时还有保证音准的作用。
种类:
常见的单簧管分为bB调、A调和C调,这三种都属于高音单簧管。但实际上,单簧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Octocontrabass 最低低音(BBBb)
Octocontralto 最低中音(EEEb)
Contrabass 倍低音(BBb/GG)
Contralto 倍中音(EEb)
Bass 低音(BBb)
Alto 中音(Eb)
Soprano 高音(Bb/A)
Sopranino 超高音(Eb/D/C)
另:Basset Horn 巴塞特管(F)
1.一般人都会认为单簧管家族中音最高的是降E调单簧管,其实不然。很少有人知道,单簧管家族中音域最高者是降A调单簧管,曾经在欧洲的管乐队中有重要地位。降A调单簧管体形最小,发音最高,可与短笛同度演奏。降A调单簧管已经极为罕见。巴托克和威尔第等人曾经为这种最高音单簧管写过乐队片段。
2.其他高音单簧管:有F、bE、D三种调,比常规bB调单簧管分别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调为常见,在军乐队中是必备的乐器。
3.中音单簧管:有bE与F调。另约制于1760年的巴塞特管,改良的巴塞特管为F调,比bE调中音单簧管高一个大二度,是一种外形略小的低音单簧管,喇叭口朝上。
4.低音单簧管:比高音降B调单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萨克斯管,哨嘴管弯曲,喇叭口朝上,记谱用高音谱表。Л.И.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有出色的谱例,是军乐队的标准乐器。
5.倍低音单簧管,bB调,比低音单簧管低一个八度,较为少见。
巴塞特单簧管
巴塞特单簧管为单簧管的近亲。声音非常“温暖”甜美,曾经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大众喜爱。通常有C、bB、A三种,以A为主。音域比单簧管还要宽广。莫扎特有五首嬉游曲和协奏曲为之创作。但是该乐器音准极难控制,指法极难掌握,当今世界公认最好的巴塞特演奏家是安东尼·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莫扎特的好友。但是施塔德勒过世后,该种乐器由于难度太大,渐渐淡出乐坛。其主要作品有:莫扎特的《共济会葬礼进行曲》(K.477)、《第十号小夜曲》(K.361)、歌剧《后宫诱逃》(K.384)、《狄托的仁慈》(K.621)、还有最后的《安魂曲》(K.626)。
发展概况: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成为“黑管”,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则称其为“竖笛”,英语Clarinet译音为“克拉林奈”,意大利语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国际上统称为“克拉尔奈特”。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在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
最初的单簧管是欧洲古代的一种叫做芦笛的乐器,呈圆柱形,没有按键,也没有喇叭口,只有七个音孔。后来,芦笛渐渐演变成了单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吕莫管(又翻译成夏吕莫管)。随着音乐的发展,这种乐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据有关资料证实,第一个改革这种乐器的人是德国的一位乐器制造师,名叫约翰·戴内(Johann Denner,1655-1707)。约在1700年左右,他在乐器管上安装上了两个键子(一个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1音键,一个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键,后者和今天作用不同、泛音键与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b1音)和一个喇叭口,这就是最早由戴内改革发明的两个键子的单簧管。从此,便打开了单簧管发展的道路,后经巴托尔特将乐器管身延长,并增加第三个键子(低音e、打开十二度泛音键后得到b1音,此时泛音键开孔位置也更靠下,与前方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降b1音);
上节管:上节管(upper joint)是左手操作的部分,在单簧管制造上需要高度技术。左手无名指所按的音孔,有的设有音孔键机,有的没有。如今不设键机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了,原因是因为最好事非得已才装键机。
下节管:下节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制造上以能发正确的音律为首务。
扬音管:又叫喇叭口(bell)是使管子里的气柱向管体以外扩大的部分。这使得低音音域纯厚,同时还有保证音准的作用。
种类:
常见的单簧管分为bB调、A调和C调,这三种都属于高音单簧管。但实际上,单簧管家族有约十种不同音高和调性的管(由最低音始):
Octocontrabass 最低低音(BBBb)
Octocontralto 最低中音(EEEb)
Contrabass 倍低音(BBb/GG)
Contralto 倍中音(EEb)
Bass 低音(BBb)
Alto 中音(Eb)
Soprano 高音(Bb/A)
Sopranino 超高音(Eb/D/C)
另:Basset Horn 巴塞特管(F)
1.一般人都会认为单簧管家族中音最高的是降E调单簧管,其实不然。很少有人知道,单簧管家族中音域最高者是降A调单簧管,曾经在欧洲的管乐队中有重要地位。降A调单簧管体形最小,发音最高,可与短笛同度演奏。降A调单簧管已经极为罕见。巴托克和威尔第等人曾经为这种最高音单簧管写过乐队片段。
2.其他高音单簧管:有F、bE、D三种调,比常规bB调单簧管分别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调为常见,在军乐队中是必备的乐器。
3.中音单簧管:有bE与F调。另约制于1760年的巴塞特管,改良的巴塞特管为F调,比bE调中音单簧管高一个大二度,是一种外形略小的低音单簧管,喇叭口朝上。
4.低音单簧管:比高音降B调单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萨克斯管,哨嘴管弯曲,喇叭口朝上,记谱用高音谱表。Л.И.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有出色的谱例,是军乐队的标准乐器。
5.倍低音单簧管,bB调,比低音单簧管低一个八度,较为少见。
巴塞特单簧管
巴塞特单簧管为单簧管的近亲。声音非常“温暖”甜美,曾经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大众喜爱。通常有C、bB、A三种,以A为主。音域比单簧管还要宽广。莫扎特有五首嬉游曲和协奏曲为之创作。但是该乐器音准极难控制,指法极难掌握,当今世界公认最好的巴塞特演奏家是安东尼·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莫扎特的好友。但是施塔德勒过世后,该种乐器由于难度太大,渐渐淡出乐坛。其主要作品有:莫扎特的《共济会葬礼进行曲》(K.477)、《第十号小夜曲》(K.361)、歌剧《后宫诱逃》(K.384)、《狄托的仁慈》(K.621)、还有最后的《安魂曲》(K.626)。
发展概况: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成为“黑管”,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则称其为“竖笛”,英语Clarinet译音为“克拉林奈”,意大利语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国际上统称为“克拉尔奈特”。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在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
最初的单簧管是欧洲古代的一种叫做芦笛的乐器,呈圆柱形,没有按键,也没有喇叭口,只有七个音孔。后来,芦笛渐渐演变成了单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吕莫管(又翻译成夏吕莫管)。随着音乐的发展,这种乐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据有关资料证实,第一个改革这种乐器的人是德国的一位乐器制造师,名叫约翰·戴内(Johann Denner,1655-1707)。约在1700年左右,他在乐器管上安装上了两个键子(一个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1音键,一个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键,后者和今天作用不同、泛音键与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b1音)和一个喇叭口,这就是最早由戴内改革发明的两个键子的单簧管。从此,便打开了单簧管发展的道路,后经巴托尔特将乐器管身延长,并增加第三个键子(低音e、打开十二度泛音键后得到b1音,此时泛音键开孔位置也更靠下,与前方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降b1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