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百科
首页 > 文库快照

中国传统故事(4)

2024-01-12 来源:图文百科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馒头和包子
馒头和包子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用兵出神入化,而且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秋天,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是又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做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逐渐演变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命名为“包子”了。
光饼
福建福安一带有一种地方名吃叫光饼,说起光饼的`历史,还得从戚继光抗倭说起。当年倭寇猖獗,行迹不定,忽而蜂拥登陆,忽而呼啸而去,还不时黑夜偷袭,杀人放火。戚继光率领义兵追杀捕剿,贵在神速,对埋锅造饭,总嫌拖延时间,但又想不出另外的办法。
有一次,戚继光行军途中,有一个老农献上许多中间有个小孔,外边放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且说:“别看这饼光光的,它可以用绳子穿着带在身边,饿时撕下,就可充饥。”戚继光连声称赞说:“老伯伯,你想得真周到,真要谢谢你了。有了这光饼,以后行军不会再耽误时间了。”
消息传开,各地百姓都争先做光饼献给军队,“光饼”的名称便从此流传了下来。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留着。

中国传统故事13

【包拯贡砚】
诗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贡足数,一砚不留。
北宋有一个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圣年间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大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知州时,此地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进贡皇上的名目,总要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里面有势力的人。而包拯叫砚工只要做到进贡的砚数够了。等到他离任的时候,也不曾拿一块砚石回去。
他做开封知府时,为官公正,执法严明。他处处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样依法论处。此后他的亲戚朋友再没有人敢依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了。当时的百姓都非常尊敬、爱戴他,称他为“包青天”。
他平生没有私下的积蓄,曾经警诫子孙们说:“我的后代做官的,有犯了贪赃的人,这个人就不准回到自己家里来;死的时候,也不准葬在祖坟里,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孙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枢密副使,转年去世,谥号“孝肃”。
【注释】①砚:yàn,砚台,写毛笔字研墨用的文具。

中国传统故事14

1、陶侃励志
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