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快灭绝的鱼(3)
2024-01-12 来源:图文百科
4、七鳃鳗,又名八目鳗、七星子,小脆骨,是圆口纲、七鳃鳗目的一种古老鱼类。与盲鳗同属无腭纲的约22种原始鱼形无腭脊椎动物的统称。均隶于七鳃鳗科。它的特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有锋利的牙齿。七鳃鳗类鱼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通过啃咬的方式进入动物尸体中进食,甚至可以在其中呆上长达3天之久。
5、锯鳐、是锯鳐科几种像鲨的鳐类的统称。锯鳐属于软骨鱼,体长5、4-7、6米,最大身长可达9米,体重超过500千克。上嘴唇逐渐变得扁长,两边长出21-35对锋利的吻齿,它的“锯子”最长的可达2米、宽30厘米。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有坚硬吻齿,无鼻口沟,有鳃孔5个,腹位,位于胸鳍基底内侧。它们有2个背鳍,无硬棘;
胸鳍前缘伸达它们的头侧后部;尾巴粗大,尾鳍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有很多角质鳍条。
巨骨舌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巨骨舌鱼以鱼、虾、蛙类为食。体型笨重,行动缓慢。生殖季节挖穴产卵,雄鱼护幼发育达2-3个月,等幼鱼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肉可制成干品或盐制品,是产区大众食品。牙齿晒干后可用来代替锉具。活的鱼体颜色美丽,用于观赏。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二、匙吻鲟
匙吻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
匙吻鲟主要以浮游动物,也以甲壳类和双壳类生物为食。匙吻鲟是目前世界上匙吻鲟科仅存的两属两种之一,另一种为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白鲟,后者几近灭绝。
三、中华鲟
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四、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
五、锯鳐
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产下的幼体极易受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数量正急速减少。以前曾广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的锯鳐如今已在欧洲海域完全消失。
5、锯鳐、是锯鳐科几种像鲨的鳐类的统称。锯鳐属于软骨鱼,体长5、4-7、6米,最大身长可达9米,体重超过500千克。上嘴唇逐渐变得扁长,两边长出21-35对锋利的吻齿,它的“锯子”最长的可达2米、宽30厘米。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有坚硬吻齿,无鼻口沟,有鳃孔5个,腹位,位于胸鳍基底内侧。它们有2个背鳍,无硬棘;
胸鳍前缘伸达它们的头侧后部;尾巴粗大,尾鳍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有很多角质鳍条。
十种快灭绝的鱼3
一、巨骨舌鱼巨骨舌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巨骨舌鱼以鱼、虾、蛙类为食。体型笨重,行动缓慢。生殖季节挖穴产卵,雄鱼护幼发育达2-3个月,等幼鱼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肉可制成干品或盐制品,是产区大众食品。牙齿晒干后可用来代替锉具。活的鱼体颜色美丽,用于观赏。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二、匙吻鲟
匙吻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
匙吻鲟主要以浮游动物,也以甲壳类和双壳类生物为食。匙吻鲟是目前世界上匙吻鲟科仅存的两属两种之一,另一种为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白鲟,后者几近灭绝。
三、中华鲟
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四、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的资源量相当少,处于易危状态。致危原因主要是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产卵场和幼鱼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水质污染影响了生存环境。
五、锯鳐
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产下的幼体极易受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数量正急速减少。以前曾广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的锯鳐如今已在欧洲海域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