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2024-01-12女人 来源:图文百科
有关民间故事(15篇)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99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二、《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很早以前,微山湖畔有个陶家庄,陶家庄有个陶员外。陶员外家里很阔,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陶员外老了,又不满足了,做梦也想着家里有棵摇钱树,再不有个聚宝盆,有用不完的金子,花不光的银子。他表现上对人和和气气,背地里欺负扛活的,做尽了好多坏良心的事,长工们背地里都管他叫“陶善人”。
陶善人有个习惯,每天太阳不露红都要到湖边上走一走。
这天清早,大雾很浓。陶善人悠闲地在湖边上走着,看见微山湖上有座城池,他身不由己踏上了湖边的一只小船,慢慢地向那座城划去。他觉得奇怪,这么大的微山湖里怎么会有座城呢?
陶善人划着船来到城门口,拴好了船,一抬头,看见城门口上门有三个大字:洛阳城。陶善人站了一会,大步向城里走去。
他来到街上,见挑挑的、卖蒜的、补锅的、卖蛋的,人很多,没有一点声响。陶善人走进了一家店铺,看见掌柜的和店伙计正趴在柜台上,两只眼瞪着他。陶善人在柜前看了看,出了这家店铺,进了那家店铺。他见这家店铺和那家店铺一样,人全和庙里的菩萨差不多。他走进不少店铺,都是这样。他看到店铺里柜台上有一口小锅。小锅大小正适合一个人煮饭吃。陶善人想:用这口小锅自己煮人参汤喝,再好不过了。他看了看店伙计,见两个店伙计背着身子站着,就把锅往怀里一揣,慌三忙四出了店铺,来到大街上。他见街上还很寂静,心里害怕了,两条腿不住地打着摆子。陶善人怀里揣着锅,慢慢腾腾往城外走。来到城门口,看见城门四周涨满了水,他的小船在水里打着转转,他解开船,慌里慌张上了船。回头再看洛阳城,不禁吓呆了:洛阳城让水淹没了。
有关民间故事1
一、《冯夷当河伯的故事》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99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二、《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有关民间故事2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是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有关民间故事3
财主和金锅很早以前,微山湖畔有个陶家庄,陶家庄有个陶员外。陶员外家里很阔,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陶员外老了,又不满足了,做梦也想着家里有棵摇钱树,再不有个聚宝盆,有用不完的金子,花不光的银子。他表现上对人和和气气,背地里欺负扛活的,做尽了好多坏良心的事,长工们背地里都管他叫“陶善人”。
陶善人有个习惯,每天太阳不露红都要到湖边上走一走。
这天清早,大雾很浓。陶善人悠闲地在湖边上走着,看见微山湖上有座城池,他身不由己踏上了湖边的一只小船,慢慢地向那座城划去。他觉得奇怪,这么大的微山湖里怎么会有座城呢?
陶善人划着船来到城门口,拴好了船,一抬头,看见城门口上门有三个大字:洛阳城。陶善人站了一会,大步向城里走去。
他来到街上,见挑挑的、卖蒜的、补锅的、卖蛋的,人很多,没有一点声响。陶善人走进了一家店铺,看见掌柜的和店伙计正趴在柜台上,两只眼瞪着他。陶善人在柜前看了看,出了这家店铺,进了那家店铺。他见这家店铺和那家店铺一样,人全和庙里的菩萨差不多。他走进不少店铺,都是这样。他看到店铺里柜台上有一口小锅。小锅大小正适合一个人煮饭吃。陶善人想:用这口小锅自己煮人参汤喝,再好不过了。他看了看店伙计,见两个店伙计背着身子站着,就把锅往怀里一揣,慌三忙四出了店铺,来到大街上。他见街上还很寂静,心里害怕了,两条腿不住地打着摆子。陶善人怀里揣着锅,慢慢腾腾往城外走。来到城门口,看见城门四周涨满了水,他的小船在水里打着转转,他解开船,慌里慌张上了船。回头再看洛阳城,不禁吓呆了:洛阳城让水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