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百科
首页 > 图文百科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传说(3)

2024-01-12生活 来源:图文百科
东北:粘豆包
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年前三件事
送灶神 大扫尘 备年货
农历12月23日,旧俗叫送灶神日,这天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民间传说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回来。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湛江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12月24日,大扫尘,家家产户搞清洁卫生。《吕氏春秋》有载:“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过春节的准备。“尘”和“陈”是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扫尘时,人们习惯备新扫把,打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通过扫尘,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扫尘和搞清洁,连续好几天,直至二十八,故民间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说。人们除里外打扫外,还把家具、碗碟、床铺蚊帐洗涮一新,个人也通常在这段期间,洗头理发,添置新衣。
12月25日至除夕前,城里人开始忙于办年货,农村人则浸米舂粉,准备过年的食物。湛江农村兴包粽、做米乙炸煎堆;城市则兴蒸年糕、炸角仔。粽以东海的大粽,米乙以雷州、遂溪的木叶夹最出名,主要是料馅足,可口,回味无穷。这些糕点,除自家吃外,大部分备作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这样准备,故东海岛有99条粽走亲戚,大家都回礼,最后回到家,还是99条粽的故事。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传说3

关于除夕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做夕,每年冬天,当大雪覆盖整片大地,夕会因为没有食物而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夕身体庞大、凶猛异常,给村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每到腊月底,人们都会离开村子,到附近的竹林里去躲避夕。
这一年,村民们同往常一样整理行李、扶老携幼到竹林里去躲避夕。有一个孩子好奇的问大家:“这片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有时候它饿极了也到竹林来过,可是每次它看见乡亲们在这竹林烧火取暖就会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赶走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就担惊受怕。”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然后大家集中到村子中间的空地上来。”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回到了村子里。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在自家的门【外】挂好了红布条,然后就纷纷带着从林子里砍来得碎竹节,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点了火堆取暖。忽然,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成一团。这时那个孩子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孩子来到村口,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外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来到了村子中间的空地上。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呀!!”。村民们听到孩子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刚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就跑,没有再损坏村子里的东西。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聚在一起守着碎竹节等待着,防止“夕”还会再来。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而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如今每年的腊月三十,人们都会聚在一起,燃放爆竹,贴门联,大家齐聚一堂,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关于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