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
2024-01-12生活 来源:图文百科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小年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南北方说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各自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下面分享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传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家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而大年夜的时间都是一致的,就是每年的年三十,也就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小年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南北方说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各自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下面分享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1
饺子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2
每年的小年夜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这是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导致小年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传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家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而大年夜的时间都是一致的,就是每年的年三十,也就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