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2024-01-12饮食 来源:图文百科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说起中药大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中药大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多功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1、导泻。
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 均不受影响。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作用仅为原浸出液的1/3。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 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而大黄酚、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综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泻下机制是大黄的有效成 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哺乳动物消化道菌丛中,99%是厌 氧菌,其中部分细菌如楔形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 sphenoides、,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与番泻甙一起培养时,番泻甙A量随细 菌生长不断减少,同时,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则增加,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减少,而产生与之相当的摩尔浓度的番泻甙元A。
从而认 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体-番泻甙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再经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继续氧化 成番泻甙元。上述代谢物可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粘膜下神经丛,使蠕动加强,同时通过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 较正 常时增加45%、,产生容积性致泻作用。大黄泻下作用的另一个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 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神经丛,而使肠运 动亢进,引起泻下。
2、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 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黄 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 B超测量、。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3、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 /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 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到,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药物均能 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减少出血灶数量,作用类同西咪替丁,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生大黄粉悬液, 可使溃疡面积缩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炖大黄无此作用。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 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 伤作用。
5、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 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提示 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二、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抗菌。
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柠檬色、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 甲、乙、、草 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 制作用,该菌可將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说起中药大黄,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中药大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多功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导泻。
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 均不受影响。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作用仅为原浸出液的1/3。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 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而大黄酚、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综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泻下机制是大黄的有效成 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哺乳动物消化道菌丛中,99%是厌 氧菌,其中部分细菌如楔形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 sphenoides、,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与番泻甙一起培养时,番泻甙A量随细 菌生长不断减少,同时,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则增加,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减少,而产生与之相当的摩尔浓度的番泻甙元A。
从而认 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体-番泻甙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再经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继续氧化 成番泻甙元。上述代谢物可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粘膜下神经丛,使蠕动加强,同时通过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 较正 常时增加45%、,产生容积性致泻作用。大黄泻下作用的另一个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 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神经丛,而使肠运 动亢进,引起泻下。
2、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 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黄 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 B超测量、。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3、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 /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 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到,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药物均能 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减少出血灶数量,作用类同西咪替丁,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生大黄粉悬液, 可使溃疡面积缩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炖大黄无此作用。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 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 伤作用。
5、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 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提示 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二、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抗菌。
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柠檬色、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 甲、乙、、草 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 制作用,该菌可將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