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虫子咬了刺痛麻麻的(2)
2024-01-12健康 来源:图文百科
蚊虫叮咬后,如疼痛较严重,可遵医嘱适当服用抗过敏类药物等,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局部可涂抹清凉剂,或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等,从而消炎、止痛、止痒。
为了防止蚊虫再次叮咬,还可涂擦驱避蚊虫叮咬的药物。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损,还有可能继发伤后感染。多数蚊虫叮咬反应可在1周左右消退,预后良好,如果有抓伤,可能会留下轻微瘢痕。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夏秋季注意防虫,外出时可涂抹驱虫药水或身着长裤、长衣等,房间安装纱窗,室内可以使用蚊帐,对于儿童要慎重使用化学灭蚊措施。
1、蜈蚣咬伤
被蜈蚣叮咬以后会在皮肤上形成两个小孔,这是蜈蚣的两颗牙齿刺进肌肤以后留下的,而且有毒液在皮肤的小孔里面,局部表现为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
蜈蚣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洗涤伤口,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或捣烂后外敷伤口。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2、黄蜂蜇伤
黄蜂在春夏季节经常见到,被蜇伤也是时有发生的事,在被蜇伤以后因为黄蜂的毒液是碱性的,可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并口服蛇药解毒,可止痛消痒。黄蜂毒性较大,蜂毒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经急救后,应及早送医院,以防意外。
3、蝎蜇伤
蝎子有一弯曲而尖锐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毒液呈酸性,可引起局部灼痛、红肿、麻木和水泡,严重者危及生命。受伤后,应立即拔出毒针,若四肢被蜇伤,要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近心端肢体,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再用肥皂水、3%的氨水反复冲洗伤口或用拔火罐法排毒。被蜇伤的患者可以多喝开水,以利毒液尽早排出,但一定不能饮酒。
4、蚂蟥叮咬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盐水、食醋、酒、旱烟油或清凉油涂沫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若血流不止,可用碳酸氢钠粉敷在伤口上。
如何预防毒虫叮咬
1、马蜂非蜜蜂,咬伤可致命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教授告诉记者,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蜈蚣、蝎子咬伤也麻烦
蜈蚣和蝎子是五毒中毒性比较大的动物,再被蜈蚣蜇到后未必会致命,但是蝎子的危险性就会更大些,有致命可能。两者均不容小觑。
被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被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会出现紫癫。有的还会有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不过一般不会导致殒命。
被蝎子咬伤要更小心了。专家称,被蝎子蜇伤处常会大片红肿、剧痛,轻者几天后症状消失,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流涎、头痛、头晕、昏睡、盗汗、呼吸增快等,甚至抽搐及内脏出血、水肿等病变。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来说,被蝎子蜇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恙虫的病原体传给人可致死
若被虫子咬后,出现焦痂和溃疡,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恙虫咬的了。恙虫咬出的焦痂一般不痛不痒,直径在0.5~1.5厘米,呈圆形或椭圆形,脱落后成为火山口形状的溃疡,其中间突起,边缘光滑。
中毒表现一般会出现发热、皮疹等;发热的第2~6天,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或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多数稀疏分布于胸、腹、背部、四肢及面部,但没有瘙痒等症状,经过3~12天后,逐渐消退。同时,靠近被咬处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
为了防止蚊虫再次叮咬,还可涂擦驱避蚊虫叮咬的药物。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损,还有可能继发伤后感染。多数蚊虫叮咬反应可在1周左右消退,预后良好,如果有抓伤,可能会留下轻微瘢痕。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夏秋季注意防虫,外出时可涂抹驱虫药水或身着长裤、长衣等,房间安装纱窗,室内可以使用蚊帐,对于儿童要慎重使用化学灭蚊措施。
被虫子咬了刺痛麻麻的3
被毒虫叮咬怎么办1、蜈蚣咬伤
被蜈蚣叮咬以后会在皮肤上形成两个小孔,这是蜈蚣的两颗牙齿刺进肌肤以后留下的,而且有毒液在皮肤的小孔里面,局部表现为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
蜈蚣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洗涤伤口,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或捣烂后外敷伤口。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2、黄蜂蜇伤
黄蜂在春夏季节经常见到,被蜇伤也是时有发生的事,在被蜇伤以后因为黄蜂的毒液是碱性的,可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并口服蛇药解毒,可止痛消痒。黄蜂毒性较大,蜂毒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经急救后,应及早送医院,以防意外。
3、蝎蜇伤
蝎子有一弯曲而尖锐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毒液呈酸性,可引起局部灼痛、红肿、麻木和水泡,严重者危及生命。受伤后,应立即拔出毒针,若四肢被蜇伤,要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近心端肢体,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再用肥皂水、3%的氨水反复冲洗伤口或用拔火罐法排毒。被蜇伤的患者可以多喝开水,以利毒液尽早排出,但一定不能饮酒。
4、蚂蟥叮咬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盐水、食醋、酒、旱烟油或清凉油涂沫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若血流不止,可用碳酸氢钠粉敷在伤口上。
如何预防毒虫叮咬
1、马蜂非蜜蜂,咬伤可致命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教授告诉记者,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蜈蚣、蝎子咬伤也麻烦
蜈蚣和蝎子是五毒中毒性比较大的动物,再被蜈蚣蜇到后未必会致命,但是蝎子的危险性就会更大些,有致命可能。两者均不容小觑。
被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被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会出现紫癫。有的还会有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不过一般不会导致殒命。
被蝎子咬伤要更小心了。专家称,被蝎子蜇伤处常会大片红肿、剧痛,轻者几天后症状消失,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流涎、头痛、头晕、昏睡、盗汗、呼吸增快等,甚至抽搐及内脏出血、水肿等病变。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来说,被蝎子蜇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恙虫的病原体传给人可致死
若被虫子咬后,出现焦痂和溃疡,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恙虫咬的了。恙虫咬出的焦痂一般不痛不痒,直径在0.5~1.5厘米,呈圆形或椭圆形,脱落后成为火山口形状的溃疡,其中间突起,边缘光滑。
中毒表现一般会出现发热、皮疹等;发热的第2~6天,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或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多数稀疏分布于胸、腹、背部、四肢及面部,但没有瘙痒等症状,经过3~12天后,逐渐消退。同时,靠近被咬处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