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2024-01-12 来源:图文百科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下面来看看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表现一对夫妻元宵观灯的情景。这是整理前的一种演唱本,有的本子夫妻逗趣部分还要多,但也显得更加繁杂。
人物:王小六 王 妻
[王小六上。
王小六(唱)三番二次到汉口,
驾只小船到苏州,
命里有来终须有,
命里无来莫强求。
去年看灯我为首,
今年玩灯我又带头。
有人问我名和姓,
名字叫做王小六,
不却①来在自家门口。
叫声老婆开门楼②!
(白)开门哪。
[王妻上。
王 妻(白)谁呀?
王小六(白)当家我回来了。
王 妻(白)妻子不得闲。
王小六(白)干什么呀?
王 妻(白)我在裹粽子。
王小六(白)肚子饿了,把两个我吃吃。
王 妻(白)嗳,小足之足啊。
王小六(白)哎呀,闻都闻不得。来不来呀?
王 妻(白)来了。
(唱)正月十五闹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连天门前闹,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锣鼓闹嘈嘈呀哈呀。
奴在房里绣荷花,呀呀子哟,
看见蝎子墙上爬,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伸手去拿它呀哈呀。
蝎子咬了我的手,呀呀子哟,
又痒又痛又酸麻,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从后不拿它,呀哈呀。
花开花发什么花儿开?
王小六(唱)兰花儿开。
王 妻(唱)什么花儿香?
王小六(唱)百花儿香。
二人合(唱)兰花儿兰开。
百花儿百开,
相思调,调思相,
自演自唱自帮腔,
一哈郎当,呀哈郎当,
瓜子梅花响叮当,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九月里菊花黄。呀哈呀。
王 妻(唱)弯弯子纽,
王小六(唱)开门楼。
王 妻(唱)纽纽子弯,
王小六(唱)开门环。
王 妻(唱)用手开开门两扇,
却原是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下面来看看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1
《闹花灯》即《夫妻观灯》。表现一对夫妻元宵观灯的情景。这是整理前的一种演唱本,有的本子夫妻逗趣部分还要多,但也显得更加繁杂。
人物:王小六 王 妻
[王小六上。
王小六(唱)三番二次到汉口,
驾只小船到苏州,
命里有来终须有,
命里无来莫强求。
去年看灯我为首,
今年玩灯我又带头。
有人问我名和姓,
名字叫做王小六,
不却①来在自家门口。
叫声老婆开门楼②!
(白)开门哪。
[王妻上。
王 妻(白)谁呀?
王小六(白)当家我回来了。
王 妻(白)妻子不得闲。
王小六(白)干什么呀?
王 妻(白)我在裹粽子。
王小六(白)肚子饿了,把两个我吃吃。
王 妻(白)嗳,小足之足啊。
王小六(白)哎呀,闻都闻不得。来不来呀?
王 妻(白)来了。
(唱)正月十五闹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连天门前闹,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锣鼓闹嘈嘈呀哈呀。
奴在房里绣荷花,呀呀子哟,
看见蝎子墙上爬,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伸手去拿它呀哈呀。
蝎子咬了我的手,呀呀子哟,
又痒又痛又酸麻,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从后不拿它,呀哈呀。
花开花发什么花儿开?
王小六(唱)兰花儿开。
王 妻(唱)什么花儿香?
王小六(唱)百花儿香。
二人合(唱)兰花儿兰开。
百花儿百开,
相思调,调思相,
自演自唱自帮腔,
一哈郎当,呀哈郎当,
瓜子梅花响叮当,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九月里菊花黄。呀哈呀。
王 妻(唱)弯弯子纽,
王小六(唱)开门楼。
王 妻(唱)纽纽子弯,
王小六(唱)开门环。
王 妻(唱)用手开开门两扇,
却原是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2
黄梅戏剧种简介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