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2024-01-12生活 来源:图文百科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说到古代的官职,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中都了解过,比如说太尉,丞相等等,官职高低也代表了权利高低,那么你们好不好奇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职位呢?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于越”是辽代的官名,位于百官之上,是统治者对功劳最大臣子的最高奖励。在辽代9位皇帝210年的统治期间,只有三人被拜为“于越”。于越是辽国大于越府的首辅,无具体职掌,就是“大之极矣,所以没品。”其中著名的于越有拥立阿保机称帝的耶律曷鲁;在抵挡宋太宗赵光义北伐时,射伤赵光义的耶律休哥;辽道宗耶律洪基讨平耶律重元的叛乱中救驾的"耶律仁先。
“于越"作为辽代职官体系中唯一的尊官,即掌管着文官又手握军权,可以说是历史中最大的官职。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对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全国九名。总督军权民政兼管,侧重于军事。
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的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又称“抚台”。清朝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侧重于民政。
从上面看,总督和巡抚的职权分别不大,工作上或有交叉重叠,督抚都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员,先期总督是正二品,巡抚是从二品,但总督巡抚都有加衔,所以二者的实际品秩要看加衔,一般总督加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加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者是从一品,后者是正三品,这样看来,总督和巡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只有官位的大小之分。在当时,河南省因无总督,而号称巡抚首选,而四川则是唯一一个有总督而无巡抚的省份。
总督和巡抚难较地位的高下,但布政使和按察使则都属于巡抚的副手。布政使又称藩台,是巡抚的第一副手,从二品,专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说白点,布政使主要的工作就是搞钱。按察使则是巡抚的第二助手,又称臬台,正三品,主管一个省范围内的刑法之事。虽然从权利上来看布政使权利大,但按察使掌管司法,是可以弹劾布政使的。
清朝地方官行政是整个封建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蕴含着传统又呈现了时代性的鲜明特征。各级地方官衙之权位虽有大小、轻重之别,但并非绝对机械的下级服从上级,尤其是督抚司道之间。朝廷设置的地方各级官衙的权责,既有使之逐级督责的功能,又有使之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总督虽然为地方最高长官,但阖省重大事情还须与巡抚、布、按二司以及学政商议决定。有些民政、财政、司法方面的事情,布按二司尚需请示中央有关部门。而清朝独有的密折制度恰好使地方重要官员可绕过上级和同级上奏皇帝,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地方上大员的相互牵制、监督,防止了督抚擅权,使皇帝耳聪目明,。
“督抚分寄,层层督责,互相牵制,一准乎上”这些无一不显示了封建王朝专制集权的本性。但是这些特性也导致了官治的腐败和行政的低效,成为了清代最终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清史稿》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说到古代的官职,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中都了解过,比如说太尉,丞相等等,官职高低也代表了权利高低,那么你们好不好奇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职位呢?那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1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官职是辽代的“于越”。据《辽史》卷56《仪卫志二》记载,“于越”一职的出现,是在遥辇氏时期。“于越”是辽代的官名,位于百官之上,是统治者对功劳最大臣子的最高奖励。在辽代9位皇帝210年的统治期间,只有三人被拜为“于越”。于越是辽国大于越府的首辅,无具体职掌,就是“大之极矣,所以没品。”其中著名的于越有拥立阿保机称帝的耶律曷鲁;在抵挡宋太宗赵光义北伐时,射伤赵光义的耶律休哥;辽道宗耶律洪基讨平耶律重元的叛乱中救驾的"耶律仁先。
“于越"作为辽代职官体系中唯一的尊官,即掌管着文官又手握军权,可以说是历史中最大的官职。
中国古代最大的官职是什么2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历任皇帝都有其高超的政治能力。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防止权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前朝的管制体系。清朝官制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地方官职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以此设置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便构成了清朝地方行政的四大官职。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对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全国九名。总督军权民政兼管,侧重于军事。
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的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又称“抚台”。清朝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侧重于民政。
从上面看,总督和巡抚的职权分别不大,工作上或有交叉重叠,督抚都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员,先期总督是正二品,巡抚是从二品,但总督巡抚都有加衔,所以二者的实际品秩要看加衔,一般总督加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加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者是从一品,后者是正三品,这样看来,总督和巡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只有官位的大小之分。在当时,河南省因无总督,而号称巡抚首选,而四川则是唯一一个有总督而无巡抚的省份。
总督和巡抚难较地位的高下,但布政使和按察使则都属于巡抚的副手。布政使又称藩台,是巡抚的第一副手,从二品,专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说白点,布政使主要的工作就是搞钱。按察使则是巡抚的第二助手,又称臬台,正三品,主管一个省范围内的刑法之事。虽然从权利上来看布政使权利大,但按察使掌管司法,是可以弹劾布政使的。
清朝地方官行政是整个封建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蕴含着传统又呈现了时代性的鲜明特征。各级地方官衙之权位虽有大小、轻重之别,但并非绝对机械的下级服从上级,尤其是督抚司道之间。朝廷设置的地方各级官衙的权责,既有使之逐级督责的功能,又有使之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总督虽然为地方最高长官,但阖省重大事情还须与巡抚、布、按二司以及学政商议决定。有些民政、财政、司法方面的事情,布按二司尚需请示中央有关部门。而清朝独有的密折制度恰好使地方重要官员可绕过上级和同级上奏皇帝,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地方上大员的相互牵制、监督,防止了督抚擅权,使皇帝耳聪目明,。
“督抚分寄,层层督责,互相牵制,一准乎上”这些无一不显示了封建王朝专制集权的本性。但是这些特性也导致了官治的腐败和行政的低效,成为了清代最终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清史稿》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