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
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
4 月 19 日 ,未来校长发展班的 40 位学员在科学园小学集中观看了朱局长推荐的湖南卫视《变形记》第二季“成长之痛”。 2 个小时的影片,在座所有学员看得哑雀无声,有的学员甚至热泪满眶。这档节目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又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
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一个是来自陕北农村的石宏强,一个是来自湖南长沙的胡耿。他们均为 15 岁,都在读初二。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却一个在“天堂”,另一个在“地狱”。石宏强从小失去父亲,母亲独自在外打工, 15 岁的少年在家承担起生活的重任,照顾幼小的弟妹和耳聋、年迈的爷爷。每日打柴、担水、上学,他把一切都做得那么细致、周全,从无怨言。我不由赞叹少年的老成。而另一个“天堂”中的孩子胡耿,却由于迷恋上网,逃学,在家与父母对抗、冷战,甚至要脱离父子关系。七天的变形生活当中,有三个场景甚至历历在目,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场景一:去城里的石宏强,将老胡给的午餐钱省下,为爷爷卖胃药还缺十几块钱,他就利用上课时间去扛货物、卖苦力。他的行为感动了那些城里的孩子,也感动了我们下面的观众。场景二:思想上有所变化的胡耿在挥霍掉一周的生活费后,主动和二姑去几十里外的集市去卖枣,在自己十分饿的情况下,却要求把二姑给他买的肉饼带回去给弟妹吃。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原来的胡耿内心的起伏,发现了胡灵本性的善良,和他思想上的蜕变。场景三:在整个故事当中这一幕是最令人感动的。少年胡耿带着弟妹去妈妈打工的场所找妈妈,在揭穿妈妈善意的谎言后,看到妈妈搬砖时吃力的身影;在吃午餐时,互相推来推去的情景,以及吃完早餐后,妈妈要将身上仅有的 14 块血汗钱交给城里的孩子,而胡耿坚持拒收的情形。到这时,城里的孩子开始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开始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的、浓浓的爱,城里的孩子终于被触动了,我们也又一次被感动了。
七天的变形生活结束了,接下来故事的结局不需要我们去评述,陕北的石宏强依然如故,长沙的胡耿开始转变,重返校园。胡耿、石宏强各自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但接下来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它留给我们太多的震撼、感动和对生活、对教育的思考。在湖南卫视、老胡的努力下,经过七天的变形生活,在陕北农村经受的胡耿转变了,这次体验生活给胡耿带来的转变将是终身的,而当前象胡耿这样的学生在每所学校都不乏其人。而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又是怎样呢?我们发现了他们“我本善良”的本性了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对他们做了些什么呢?设想:作为学校,我们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就不能也设计一些场景,设计一些活动,设计一些生活让这些有些偏离轨道而又本性善良的孩子们去体验、去感动吗?教育不能带有强烈的功利,让我们真正为“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话去思考、去付出吧!